最近,市民林女士有个困扰,经常出差在外的她随身离不开充电宝,但根据民航局最新规定,无3C认证、标识不清或属于召回批次、型号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。根据相关部门公告,移动电源(充电宝)自2023年8月起实施3C认证管理,2024年8月起,出厂、销售、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充电宝都要有3C标识。“2年前买的充电宝如果没有3C标识,肯定得买新充电宝了。但旧充电宝怎么办?”
和林女士一样,不少市民提出疑问:不符合登机标准的充电宝,还能用吗?废旧的充电宝要怎么扔?充电宝有什么处理方式和利用途径?本期“968820帮帮您”,本报请来多名专业人士为您解答。
充电宝没有3C标识也能照常用
●在此之前购买的、没有3C标识且未被召回的充电宝,还能用吗?
对于消费者来说,没被召回的充电宝能够使用,但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要遵守相应规定。
●如何自查充电宝是否安全?
电子行业业内人士表示,首先可以从外观判断,明显出现破损、鼓包、漏液的充电宝,建议立即停止使用。其次,如果感觉充电宝异常发烫、闻到刺鼻的化学异味或者有异常的嗞嗞电流声、轻微的爆裂声,都应停止使用。另外,超过可循环使用年限的充电宝,性能和安全系数会大幅下降,也不建议继续使用。
此外,要注意不要将充电宝长时间放置于夏日车内、阳光直射的窗台、暖气片旁等高温环境,避免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和老化,甚至诱发火灾。同时应避免充电宝发生重摔、猛烈撞击、被尖锐物刺穿等,这些情况都可能直接破坏电池内部结构,导致瞬间短路起火。
无法使用的充电宝需要分类扔
●使用年限较长,出现安全隐患或已经报废无法使用的充电宝,如何丢弃?
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专家介绍,废旧不用的充电宝可以放进蓝色的可回收物桶。根据《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》和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》,充电宝属于电子废物,在2019年住建部发布的《生活垃圾分类标志》中,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归为可回收物。
●夏日高温天气,充电宝等电子产品扔进垃圾桶里,如何减少安全隐患?
据市垃圾分类中心介绍,目前我市共建有约500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,均由物业服务企业或社区进行日常管理。在非投放时间,分类桶均需密闭管理,减少桶内垃圾被风吹日晒雨淋。同时,各区收运企业每天需及时清运,将可回收物运送至末端进行资源化利用,日产日清,避免垃圾过夜。
链接
充电宝有专业化回收利用链条
在厦门,可回收物被送往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进行处理。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分拣环节,充电宝等电子产品会被智能识别分选后单独存放,避免进入压包机压缩产生安全隐患。分拣后的充电宝,将定向输送至下游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及资源再生加工企业,形成专业化回收利用链条。
据介绍,相关企业对充电宝的处理也有一定标准:首先通过外观拆解分离外壳与内部元件,实现电池与电路板的精准拆分;针对电池部分,采用专业放电设备进行预处理,彻底释放电量以消除安全风险。在资源再生环节,各组分材料被分类加工——外壳塑料经清洗、粉碎、熔融等工序制成再生塑料颗粒;金属部件提炼为金属原料或直接制成制品;含铜、金、铝等金属及电子元件的电路板,则根据损耗程度区分处理,部分可修复翻新再利用,其余通过专业技术提取贵金属,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。
相关
乘坐高铁地铁充电宝需要3C认证吗?
相关部门: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和要求
暑假近在眼前,出行游客明显增多,自从“无3C认证、标识不清或属于召回批次、型号的充电宝被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”的通知发布,不少市民群众提出疑问,那动车、高铁和地铁呢?其他公共交通工具,是否也会严查充电宝?记者专门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。
记者致电厦门火车站客服热线,接线人员表示,目前还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和要求,不看充电宝是否有3C标识,也不看品牌,照常进行安检。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,厦门的相关政策目前暂无变动,根据铁路12306官方服务号上的信息,搭乘高铁出行的乘客可以携带“标识清晰的充电宝、锂电池,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(2.7万mAh),含有锂电池的电动轮椅除外”。
在厦门地铁官网,《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禁止乘客和限制乘客携带物品目录》中明确,限制乘客携带“总量超过3个的充电宝、锂电池,单块额定容量超过100Wh(含有锂电池的电动轮椅除外)”。记者从厦门地铁了解到,目前暂时没有新的规定。
(厦门日报记者柯笛)